第(2/3)页 正往屋里搬水泥、沙包,顺嘴问了句:“明康,你家准备修房子啊?” 徐父难掩高兴地憨笑道:“不是,准备推倒重盖。” “……” 小城无秘密,何况还是不足百户的小山村。 不出两天,徐家卖樱桃赚了钱、准备盖新房子的消息,就传得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不过,大家都以为是盖平房,村里种其他果树的人家,几年前就陆续修建过房子的了,扩建的扩建,重盖的重盖。 但大多数盖的都是平房,除了正屋盖了瓦片,厢房直接用水泥板铺房顶当晒台,方便晒秋。 只有极少数人家盖了楼房,最气派的数村长家,他家五个儿子,盖了一栋六间的两层楼,老两口和五个儿子一家一间,楼上卧室,楼下起居,即使分家了也挨住在一起,遇事有商有量,是个和乐融融的大家庭。 王翠花羡慕极了这样的大房子,每次路过村长家都会眼馋地多看几眼。 其实她手里攒了一笔钱,有十来万。可儿子还没娶媳妇,这两年听说彩礼又涨了,担心盖了房子发不出彩礼,岂不是耽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 好在她家虽然不是楼房,但也是八年前翻新的砖瓦房,红砖白墙,在村里也是比较有面子的。 哪像徐明康家,到现在还住着八十年代建的老房子,地面还是泥的;窗户也不是通透大气的双开玻璃窗,而是老式的木格子窗,即使安了玻璃,也不够敞亮;抬头就能看到房梁瓦片。 “现在才盖房子,还觉得挺光荣?”王翠花挎着菜篮子从自留地回来,跟丈夫吐槽,“白瞎了那么大一片宅基地。” 她眼红徐明康家的宅基地,不止一次幻想那要是自家的该多好。 可惜,她嫁进来的时候,徐明康的爹和她公公就已经分家了。 她公公要了村口的老屋,徐明康的爹搬去了山脚新划的宅基地,因为位置偏,当时那边一户人家都没有,村干部补偿他,多划了一片地给他。 如今那边虽然离村口远,但离后山近,周边陆陆续续添了好几户人家,既不冷清住着也宽敞,比她家挤挤挨挨的窄院舒服多了。 “那片宅基地要是换成我家的话,我就多盖几间房,再打一圈院墙把地围起来,多养些鸡,过年了挑去城里卖,姗姗说,现在城里对农家养的鸡啊鸭啊都很欢迎,价格卖得老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