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秦宇也是如此,做往年的高考卷没有做模拟卷这么吃力,成绩也还过得去。 目前他也做过几套不同地方的题,做得最好的是总分750的那一套,拿了685分。 这对他而言算是不错的分数了。 不过,他对自己的基础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的基础不太稳,还得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否则他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大题能拿分,基础的地方会丢分的情况。 高考要考的还是扎实的基础,拓展题也就那么一两道,对他这种考试发挥全靠心情的考生而言不是特别有利。 他得根据他的情况适当的调整一下复习的主次。 霍宛的基础就比较扎实,他从一开始请的就是名师教学,名师跟普通教师最大的差别是表述方式,能用浅显而简单的语言讲述复杂的东西,并且会调节学习气氛,时不时地抛出一些有趣的内容加深学生的认知,以及让学生们的精神得到适当的放松。 秦宇之前不爱学,一是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老师们好像完成任务一样把一堆内容倒了出来之后,就收拾东西下课;二是填鸭式教育太明显了。 除了那些真心想学的学生能学进去之外,其他还没端正学习态度的学生都是一头雾水。 他先前厌学基本属于老师忽视加内容太生涩,后来他转变了观点之后,才慢慢逼着自己听课。 他学习有了进步之后,各科的老师也相对比之前更热情一些。 上课下课也会跟他聊聊今天的课接受度怎么样,难点在哪里,让他明显的感受到了老师们的重视,也愿意学了。 半大的孩子都渴望除了父母亲戚之外的人对他们投以更多关注和鼓励的目光,让他们觉得他们是优秀、讨人喜欢的。 但老师们同时带好几个班,上百名学生,他们没有这么多精力把注意力分散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自然会让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对学生而言,这些老师无可替代,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宝贵记忆。 但对老师而言,他们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每一届他们认识上百个人,哪里会记得这么多人。 学生们要是没早早的明白这一点,就会凭添很多不必要的惆怅,浪费宝贵的时间去纠结无用的事。 这个道理秦宇是在认识霍宛之后才明白的。 后来他反而比原先班里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踏实的学习,并不会因为老师的过多关注而心里有什么波动。 毕竟这是他的人生,不是老师的。 他没有因为这些事给花费多少时间,而是更加争分夺秒的学习、做题、交喜欢的朋友。 三个小少年各占了个舒服的位置开始专注的学习,谁也不打扰谁,又不会因为没有了约束而放松学习。 第(2/3)页